央视知名女主播竟成“受害者”
总台的新闻主播竟然现身网络直播间?甚至还播报起深海鱼油的广告?近日,北京市市场监管部门查处了首例利用AI技术进行虚假广告宣传的案件。
今年2月份,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管局接到消费者举报,反映北京某公司通过视频账号宣传所销售的“深海多烯鱼油”能够治疗多种疾病,涉嫌虚假宣传。通过举报人提供的视频链接,办案人员打开该企业直播间,在这个拥有88万粉丝的账号直播间展板上,显著标注着“适合头晕头痛、手麻脚麻、记忆下降人群”等医疗用语;直播中还出现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李梓萌的形象。
经过立案调查,办案人员发现,该公司销售的深海多烯鱼油产品,实际执行标准为糖果,属于普通食品,不具备疾病治疗功能。另一方面,经鉴定,视频中的主持人形象完全是利用AI技术伪造生成。该公司违反了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》相关规定,已接受行政处罚。
此前,媒体也相继报道过类似案例。从恶搞企业家雷军到AI制作张文宏医生音视频为自己带货,甚至还有不法分子利用AI深度合成视频,进行诈骗。过去一年,AI深度合成音视频侵权现象愈演愈烈。
有网友曾利用AI制作的刘德华声音,为自己博取流量,刘德华电影公司还紧急发布声明提醒网民,不要落入伪造刘德华声音的AI语音合成技术骗局。记者调查发现,实现AI深度合成音视频并不算难事,甚至在一些购物平台,AI深度合成技术已经成为众多网店牟利的工具,只需花费几十元,就可定制AI深度合成名人音视频。
已故8年茶界泰斗
“复活”做品牌代言?
近日,一段由AI生成的视频引发热议,已离世8年的张天福竟出现在商业广告视频里为茶企代言,并自称:
“我活到108岁,试茶80多年了……”
张天福是我国著名茶学家、制茶与审评专家,1910年出生于上海,长期从事茶叶教育、生产、科研和茶文化传播工作,以教育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模式来培养人才和改进技术,开创茶叶科学与教育相结合的先河,推动制茶从手工走向机械,曾任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技术顾问、中国茶叶学会荣誉理事,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,被誉为中国“茶学界泰斗”“20世纪十大茶人”,晚年致力于茶叶审评技术的传授和茶文化的倡导。
▲ 图源:南京农业大学网站
据人民网福州消息,2017年6月4日上午9点22分,中国茶界泰斗张天福逝世,享年108岁。
视频发布账号归属福建张天福品牌管理有限公司,工作人员承认,视频系AI制作。
对此,张天福遗孀张晓红表示,将通过法律途径维权。
张天福生前友人认为,AI制作视频是冒犯逝者。张天福之子张德友曾授权茶企制作视频,他表示,已被主管部门约谈。
有律师指出,若家属认为视频内容侵犯逝者形象,平台方应及时采取必要措施。
律师:“AI复活名人”视频
侵权的可能性很大
名人遭AI“复活”并非个例
近年来,有人用AI“复活”
乔任梁、李玟等已故艺人
相关话题引发网友关注
多位艺人家属
都明确表示反对
对此,天元律师事务所律师李昀锴早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这种情况已经对近亲属造成了精神伤害,“AI复活”视频侵权的可能性很大。
在我国法律框架下,逝者的肖像权并不会随生命终止而消失。2020年修订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》第994条规定,配偶、子女、父母或者近亲属可以对逝者的肖像权等主张民事责任。
“亲属与逝者共同生活,会形成一种精神利益。即便逝者不在了,也不能对家人造成精神伤害,这属于我国法律保护的精神权利。”李昀锴解释。
值得注意的是
即便AI视频创作的初衷并非恶意
也可能构成侵权
尤其是发布在
自媒体平台上的内容
李昀锴指出,在我国司法实践中,自媒体往往被视为具有一定商业性质的主体——因为只要视频有流量,就可能获得收益,还有曝光分成、礼物打赏等机制。“这类行为通常难以被认定为单纯的个人使用。”
对于“AI复现人物”的边界,李昀锴给出了两个相对明确的判断标准:
第一,看是否违反了本人或近亲属的意愿;
第二,看该行为是否带有商业性质、属于公开发布还是私人使用。
除了普通用户,提供AI技术的平台也有义务采取保护措施。平台在处理逝者形象时应获得近亲属授权;同时,在用户协议中应明确风险提示。如果接到逝者家属投诉,还需及时屏蔽或下架相关内容。
网友:太过分!毫无底线!
(综合自新闻坊、新京报、21世纪经济报道、南京农业大学网站、人民网福建、央视财经、北京市场监管、长安街知事、网友评论)配资炒股炒股
鼎坤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